“十九大”報告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將是未來實體經濟崛起的主要動力。在這一要求下,作為制造業核心組成部分,機械行業將從傳統的大而全式增長,逐漸轉向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00024)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因此,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傳統領域和新興高端制造將是行業發展的兩大驅動力。
高端制造業處于制造業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是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中國不僅在航天、大飛機、高鐵、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還在高附加值行業的國際份額上不斷攀升。在前沿制造領域,中國企業打破國外壟斷,5G應用、超級計算機、無人機,一批新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政策面上,發改委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包括:1.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2.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3.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4.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5.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
從投資角度看,主要推薦三條主線:
一、 智能制造方向,關注有核心競爭力能釋放業績的工業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類公司和自動化專機。議圍繞三條主線布局智能制造:1、有望突破產業內核心技術實現國產替代的企業;2、圍繞主體業務,向產業鏈上下端延伸,形成產業鏈一體化的“中國智造”綜合服務企業;3、子領域龍頭企業。
機器人: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競爭優勢顯著。公司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了國家級、企業級和事業部級的三個層面的創新研發平臺。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經為汽車、電力、電子電器、工程機械、航空航天、食品、醫藥等20余個行業提供系統化、智能化服務,積累豐富的項目經驗。公司是以“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國內第一家機器人公司,產品已成功出口到23個發達國家及地區,是鮮有的與國際大型機器人知名企業抗衡的國內機器人與智能裝備供應商。2016年,公司入選“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201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企業”。
埃斯頓:公司是國產機器人行業領軍企業:公司是為數不多的具有控制器、交流伺服、減速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廠商,生產的各類核心部件產品廣泛應用在金屬成形數控機床、木工紡織機械、包裝印刷機械、3C電子制造設備、光伏新能源設備及半導體制造設備等自動化控制領域,市占率在國產品牌中均名列前茅。公司在機器人本體領域有多年技術積累,其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在應用、性能方面與國際知名品牌已無明顯差異,僅在高階算法上尚有差距。目前公司銷售的機器人產品80%以上為高端應用的六軸機器人,其中六軸折彎機器人設計屬世界首創,技術國際領先,目前已開始在市場推廣應用。
二、強者更強邏輯,對于成熟行業的領軍企業強者恒強邏輯將進一步強化,對于成長性行業的領軍企業將憑借技術、產品的核心優勢迅速占領市場,市占率提升, 看好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設備等中國已建立全球優勢的行業,其中的龍頭公司強者愈強并進軍國際市場。
中國中車:中國名片,國之重器,名氣與實力并重。 隨著中國南北車的合并,中國中車(601766)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在中國軌交裝備制造市場具有絕對優勢。 高端制造打造大國重器新名片,高鐵出海穩步推進。今年“十九大”會議上總書記再次強調了我國制造業邁向高端制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為此描繪了宏偉的藍圖。
徐工機械:徐工機械(000425)的產品出口遍及全球,有國際化的研發中心,在印度、巴西等國設有生產基地,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徐工還與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工業云平臺,積極布局智能化生產設備,并為制造工業4.0版本做積極準備。德國產品一直長久不衰,流向全球,根本原因在于其精湛的工匠精神,產品高品質。徐工正在朝這方面努力,打造中國制造業的名片。
三、 補短板邏輯,關注核心零部件、設備的進口替代,得益于龐大國內市場,更高階的“進口替代”已具備充足基礎,推動新一輪制造業高端化升級??春眉呻娐吩O備、新能源車設備行業,首選其中技術優秀的企業。具體來看:
璞泰來:公司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自動化涂布機、涂覆隔膜、鋁塑包裝膜、納米氧化鋁等關鍵材料及工藝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已與 ATL、寧德時代、三星 SDI、LG 化學、珠海光宇、中航鋰電、 天津力神、比亞迪(002594)等行業知名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系。
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引領者,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在日本、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等逾48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00個城市成功投入運營,實現了公交電動化在全球六大洲布局。在深圳運營的K9純電動大巴和e6純電動出租車,累計行駛里程已分別達到1.2億公里和3.9億公里,創造了全球電動汽車最長運營里程記錄。
紫光國芯:今年在芯片、存儲等領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17年1月,紫光宣布投資2000億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產品為3D-L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建成后將實現月產晶圓10萬片,而在本月入股聯想控股與中芯國際之后,紫光未來在半導體行業的布局與芯片國產化等方面或許將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長電科技:自長電科技(600584)并購星科金朋以來,公司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組合拳,推動整合初現成效。從國家戰略地位來看,9月30日公告的定增完成后,大基金會成為長電科技的第一大股東,長電科技也將承載國家封測產業發展的重任;從產業地位來看,長電科技和中芯國際的密切合作,契合了虛擬IDM的產業概念。國內第一封測廠和第一晶圓廠的合作將極大地促進彼此的發展。